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徐后传第30节(1 / 2)





  吕侧妃恼怒不已,很想将手里的粥碗砸在地上,可最终还是抱紧了青花瓷粥碗,一口口的喝完的腊八粥,来日方长,我不信天意一直站在太子妃那边!

  掌灯时分,太子朱标来到吕侧妃殿里,吕侧妃正在调弄碗碟的颜色,准备挥毫泼墨,做一副画。

  腊八这一日,太子要参与大朝会和各种祭祀活动,以及各种皇族的家宴,冗长且无趣,此刻见吕侧妃作画,立刻提起了兴趣,过来问道:“爱妃今日要画什么?”

  吕侧妃犹做冥思苦想状,蹙眉说道:“不知道呢,长夜漫漫,无心入睡,作画打发时间。”

  吕侧妃称病,无论大小宴会仪式都不去了,在殿里静养,此时她梳着道髻,头戴网巾,穿着一件纯白的道袍,气质超凡脱俗,犹如林中高士般。

  太子见了,怜惜和爱慕之意顿起,他拍了拍手,立即有太监抱了一只纯白的西洋狮子狗来!

  吕侧妃一眼就喜欢上了,忙抢着抱在怀里,娇憨无比的对太子说道:“多谢太子殿下!我闺中的时候也养过这种狮子狗的,最是通人性了。”

  太子见爱妃展颜而笑,他也有欣慰之感,“晓得你养病无趣,有西洋人进贡的狮子狗,已经被人驯化过了,不咬人的,送给你解闷。”

  吕侧妃轻轻抚摸着狮子狗,可是那狗似乎不喜欢她身上的熏香味,挣扎着从怀中跳到了砚台上,爪子和肚皮都染上了墨汁。

  “保护太子和侧妃娘娘,小心这小畜生撒野!”太监尖利的声音响起来,众人纷纷涌入殿内。

  吕侧妃却说道:“你们都退下!别吓着狮子狗了。”

  那狮子狗慌不择路,拖着满爪满肚皮的墨汁在书案空白的画卷上乱窜,吕侧妃并不嫌弃狗狗脏污,轻声哄的狮子狗安静下来。

  狮子狗吓得浑身颤抖也不敢咬人,吕侧妃又将它抱在怀里,摸了摸毛,哄得狮子狗认了她这个主人了,才命人抱着狗清洗毛发。

  太子指着案头满是乱七八糟墨点子的画卷说道:“打扰你的雅兴了。”

  “那可未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呀,就长着一双伯乐的眼睛。”吕侧妃手里、衣服上都沾着墨汁,她也不用画笔,直接用手指和手掌残余的墨汁作画,将小狗踩的凌乱墨点子连成线,半盏茶的时间,一株傲然挺立的梅花树就画好了。

  太子朱标拍手赞道,“爱妃不仅仅有一双伯乐的眼睛,还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妙哉,妙哉!”

  太子和吕侧妃一人一支画笔,在树枝上画了一朵朵的寒梅,一时画成,两人又一起亲自装裱了,挂在墙壁上,煮了一壶酒赏画。

  吕侧妃倒了一杯温好的黄酒,太子仰脖一饮而尽,“唉,好久没有这样畅快的笑过了。”

  吕侧妃善解人意,“又是为了法古建邦之事吧?”

  太子点点头,“父皇不知是怎么想的,立诸位弟弟为亲王无可厚非,非要搞什么法古建邦,难道汉朝七王之乱的教训还不够吗?千百年了,历朝历代的亲王虽然尊荣,但谁拥有城邦,还掌控军队?诏令一出,满朝哗然,每日为了此事争吵不休,今天腊八大朝会上还有御史劝父皇收回成命呢。”

  吕侧妃做惊讶状,“哦?那父皇听了吗?”

  太子说道:“御史刚说了两句,就被亲兵都尉府的人堵了嘴拖走了,父皇权当没听见。对了,这个御史还是你父亲的学生,看来吕大人也是焦心此事。”

  吕侧妃笑道:“武死战,文死谏。御史直言劝谏,未必是因父亲的缘故。皇上此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用说了,我都懂的,此事谁都可以明言阻止,唯有常家和你父亲不好出面。”太子拍了拍吕侧妃的手,叹道:“唉,常家和太子妃都要我忍耐,静观其变,可要怎么忍?我稍有微词,父皇就骂我容不下手足。”

  “举杯消愁愁更愁,太子可有雅兴陪我煮一壶新茶?”吕侧妃撤了酒,不由非说就拉着太子去了外面,从梅花上扫下白雪,这雪已经沾上了梅花的清香,放在红泥小炉里煮开,沸腾之时,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梅花香。

  吕侧妃倒了一杯带着梅香的沸水,“太子殿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白雪里有梅花的香气,也非一时半刻就得了。”

  “同样的,皇上有法古建邦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想要皇上取消法古建邦,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殿下,其实有时候忍耐绝对不是妥协和退让,而是以守为攻的姿态。您越是忍耐,就越能得到朝中大臣们的同情和支持,他们会更加努力的给皇上施加影响,劝皇上改变主意。”

  “爱妃!”太子如找到知己般紧紧握着吕侧妃的手,“爱妃在病中,也没忘记给我分忧。身为丈夫,本该护着你和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现在炆儿和你反过来还要安慰我,唉,真是惭愧啊。”

  吕侧妃顺势依偎在太子怀中,“殿下,身在帝王家,谁能真正做到无忧无虑呢?只望殿下怜惜我们母子一片心意,将来我和炆儿不求什么大富大贵,有容身之地就行了。”

  太子抱着吕侧妃,“你放心,炆儿一直都是我最疼的孩子……”

  吕侧妃对着红泥小炉的脸,浮出一抹讽刺的笑意:还好,太子的心还是在我这里。其实我和太子妃都在劝太子忍耐,只是在太子看来,常家和太子妃是刻意逃避压力,让太子一人扛着;而我和吕家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今冬,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腊月,先是洪武帝提出“法古建邦”,效仿周朝分封制,给儿子们土地和军队,以定国安邦。随后一件大事,就是出使高丽国的道衍禅师顺利班师回朝了。

  道衍禅师似乎长了一双三寸不烂之舌,他拿到了高丽国国主认大明为宗主国、俯首称臣的国书,而且高丽国王还宣布和北元决裂,断绝来往。

  而且道衍禅师还说动了盘踞东北的北元辽东中书省中章刘景率领手下文武官员,百姓还有军队齐齐投降,不用大明一兵一卒,东北几十万军民、辽阔的土地、险要的边塞都归顺了大明王朝。

  道衍禅师从此名动天下。朝野之中有传言,说道衍是天纵奇才,得之可得天下。

  ☆、第47章 闭口修禅

  吱呀!

  姚妙仪推开禅房的门,提着食盒进了屋,风雪乘机裹挟而来,随即被门板无情的隔在外头,只吻到了冰冷的门环。

  道衍禅师正在打坐念经,眉毛都没动一下。姚妙仪打开食盒,先端出一碗煮的糯糯的白粥。

  道衍禅师闻到粥香,闭着眼睛摇头道:“端下去,我不想吃饭。”

  姚妙仪笑道:“您不想会客,把来访的人一股脑推给了义兄招待。现在又不想吃饭,这是要成仙了吗?”

  道衍禅师一张嘴说动了高丽国承认了朱明王朝的统治,递交了称臣的国书,还说服东北的北元文臣武将集体投降,归顺大明。

  立下如此大功,道衍禅师顿时成为朝野内外炙手可热的人物了,每天来访者如过江之鲫,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只是道衍禅师从皇宫述职、领完赏赐回来之后,就闭关不出,谁都不见,所有的应酬交际都推给了养子姚继同。

  “胡闹,我是个和尚,成佛还差不多,道士才成仙。”道衍禅师总算睁开眼了,他的眼睛非常明亮,面部轮廓分明,如金刚猛虎,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姚妙仪从食盒里取出一个油碟,“刚熬好的辣豆豉酱,用的是宫里御膳房酿造的黑豆豉做的,要不要尝一尝?”

  道衍禅师吃素,姚妙仪就特意熬制了素辣酱。

  辛辣伴随着豆豉的咸香扑鼻而来,道衍禅师顿时口舌生津,他随手将佛珠缠在腕间,说道:“那就来一碗罢。”